大学青春人生
管理与经济学院 陈鹤尹:在奋斗中绽放青春
管理与经济学院2013级本科生,本科期间稳居专业第一,2015-2016学年学分绩94.7分,突破专业历史最高分。曾获本科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2016年徐特立奖学金特等奖。曾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金奖、“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20余项市级、国家级的奖项。本科期间一共发表五篇核心期刊论文。曾任校友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岁月悠悠,站在毕业季的路口回望大学四年走过的足迹,有感慨,有不舍,更多的是对这一段青春岁月的致敬。大一刚步入校园的时候,作为新生收到了学校赠予的第一份礼物《冰球突破》,听到了第一场“优秀学长学姐分享会”,那时候,坐在台下手捧着这本励志书的我,也在思考着该如何给自己的大学“定义”。大学四年来,每当我遇到困惑和挫折的时候,书中炽热滚烫的文字和学长学姐们慷慨激昂的演讲总能激发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我相信,这种力量将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鼓励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会选择方向
作为一个文科生,四年前以人文学院社会工作新生的身份走进冰球突破官网的时候,并不明白将要走一条怎样的道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到社会工作专业侧重于案例教学和社会实践,“普世情怀,扶贫济困”是这个专业所需要秉承的最高要义了。然而我却发现依然无法给未来的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义,每当身边其他专业的同学立志于自己将来做工程师,软件开发,或者商界精英的时候,我就会困惑,以后的我要做什么?
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习社会学中像结构功能、符号互动一些很抽象的理论,然后应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标准化考试,那时候的我确信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定要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于是我开始广泛收集身边其他专业同学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课表中排满了各种课程,从良乡的综教A五楼的社会学课跳到理教五楼的英语口译课再到综教B的管理学课大抵构成了每周固定的日程。最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针对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和行为制定营销方案,提高销量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这门课程开始,我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兴趣点,于是勇敢地做出了转到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用心听好每一节课,刷遍了课后所有的思考题,考前至少把课本熟背三遍,终于在大一结束时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申请转到管理学院。回想起那时候热血沸腾的自己,真的是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
转专业以后的生活怎么形容?“苦!”,大二的时候,不仅要学好那一学年的指定课程,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习工商管理专业在大一的必修课程,其中就包括了微积分A和宏微观经济学等六门主干课程,由于课程时间的冲突,这些课程基本都是自学的。还记得那些从早到晚奔波于图书馆和教室,微积分课后习题一题也不敢忽视,考前疯狂做遍往年所有试题的时光。在那段最难熬的时候,我每晚九点半都会到操场跑六圈,一边跑步一边反思自己一天的进步和不足,跑步需要一种持久的速度和激情,因为在突破在前进,到达终点的那一刻,那种自我释放的快感真的是无与伦比。幸运的是,所有的努力都没有辜负,一年下来,依然保持着新的专业第一,拿到了第二个国奖。
坚持不懈努力
如果说大一大二的我还处于探索阶段,到了大三自己的目标就已经很清晰了——保研,而一项独立完整的科研经历和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对于管理学科申请保研非常重要。心仪清北复交四所学校已久,我就从保研论坛上遍查四所学校管理学科的推研考试信息,向上一届保研到这些学校的学长和学姐请教经验。一直以来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认准要完成的事情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实现它。在这里我分享一下第一篇SCI论文撰写的经历。大二以前的我所做的科研基本围绕寒暑期社会调研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北京市部分重点大学的自行车市场调查与二手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立”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对青少年成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等,这些项目都是对研究问题浅层次的分析,不过也很好地锻炼了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三的时候,希望能进行专业领域更深入的研究,于是我在学院网站上查找老师的研究领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邮件联系老师,申请加入老师的课题组,但是一部分邮件石沉大海,没有回复,一部分因为是本科生而婉言谢绝。在我伤心失望的时候,新的转机出现了。第一节应用统计学课上,一个年轻的老师特别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能源与环境经济学,并鼓励本科生跟他一起做研究,老师一句简单的介绍,我记在了心里,一下课就跟老师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研究兴趣,并介绍了自己以前的实践经历。老师起初感到很意外,然后就非常高兴地答应我,当天就通过邮件把他的研究设想发给了我,并给我详细地列出了需要去自学的教材和学术文献。感动于老师的热情,我立志一定要潜心科研,完成一篇高质量的paper,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从Web of Science,Springer,Google学术,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下载并阅读了相关的近六十篇中英文文献,每日细读做笔记,一心推进研究。然而在数据处理阶段,因为变量表示形式的错误,花费一周时间整理出来的结果全部错误,而当我把错误纠正过来的时候,却发现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那时的心情真的降到了冰点,担心辛苦了两个月的努力全部白费,眼看申请保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做梦的时候我都还在跑回归模型。感谢老师在这个时候对我的鼓励:不一定要做出与国外研究一模一样的回归结果才能算成功,方向相反正有可能是我国特殊的国情所致,按照这种思路,我调整了模型的结构,调试了一百多组模型,最终虽然方向相反但是显著性大大提高!并且这种相关性在我国的现有国情下完全能够解释!于是,半年的时间以内,我从开始收集数据到在美国环境领域知名的英文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发表第一篇SCI论文,也是第一篇全英文论文。此后又陆续发表了三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后来进入人大“未来金融家”进阶人才培养计划,人大汉青聘请了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来自商业银行、证券、资产管理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业界导师,从他们的讲座中,我了解到了当今中国经济前景和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 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学生交流互动,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大三加入软件学院创新项目“圈圈校园”团队并拿到全国“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TOEFL考过了100,GMAT考到720,这些看似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寒暑假和周末从不停歇,熬到凌晨更是每日必备,凭借着对目标的执着和坚持的毅力完成了所有任务,并在大四来临之际以清北复交四所高校的预录取和冰球突破官网的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特等奖给自己交上一份答卷。此时再回顾这些成绩,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激动,奖励只是对过去的肯定,但人要活在当下,走向未来,永远要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为了这个目标该如何去努力,而后付诸行动一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丰富人生阅历
大一大二基本都是以学业为主,在周末和寒暑假,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而如何平衡学习、社团和实践的时间亦是一件很有艺术的事情。每个学期伊始,我会给自己制定一张严格的时间规划表,然后不断往里填充自己的安排,表里的每个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辛苦。而每周末和暑期的志愿者经历就是我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实践。大二的时候参加了校友志愿者协会,每周末前往校友企业做走访,面对面与校友交流,比如走访过三行资本的CEO孙达飞校友、麻辣诱惑的董事长韩东校友、首架无人机的设计者田刚印校友等等,参与过计算机学院三十周年聚会论坛,七十五周年校庆校友服务。与校友的交流中我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情怀,他们秉承着“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信念,身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勋章挂满,却依然笑看得失。在校友志愿者协会的两年间,我从一名普通的部员成长为副主席,学会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学会了策划论坛,安排活动的方法。
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创造性地做校友志愿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从校外延伸到校内,利用校友资源和经验为在校大学生服务,加强校友与在校大学生的联系。直到有一天关注了一个公众号RUC思享,我的灵感一下就被激发了,为什么不创立一个冰球突破校友的经验分享平台,为低年级的学弟学妹提供学习经验和大学生活规划的公益分享。每个冰球突破官网的学子在各个领域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果将大家的经验汇总起来,让信息流动起来,一定能帮助到校内的很多同学。作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小白的我组织了一群校友志愿者协会的学弟学妹一起创办了“BIT思享”公众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感兴趣领域的经验贴。初期我通过自己的朋友圈邀请优秀的同学分享经验,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平台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的冰球突破学子主动加入进来,公益性地分享自己在学习、工作或求职方面的经验。仅3个月,“BIT思享”推出了超过140篇经验帖,阅读量203728次,也就是说“BIT思享”团队贡献了二十万三千次的公益服务。每当看到后台的学弟学妹们留言从平台中收获了很多有用的经验,那种满足感推动着我一直坚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在不断尝试中突破自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并从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大学四年是塑造一个人的黄金时期,也是扬帆起航的起点,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一定是目标+努力,我们在尝试中探索,在探索中选择,在选择后努力,然后继续探索,形成一个正能量循环圈。或许这一路走来,我的故事不算传奇,但这段“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青春岁月也一定很励志,这种力量会激励我继续前行,以青春的名义,续写新的篇章!